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96章转移重点(2 / 2)


  也就是说,减轻一公斤的载荷,就相当于节约了两万华元。如果是月球飞船的话,这个数字还要番几倍。

  真空电子管的小型化已经遇到了技术瓶颈,也就只能在晶体管上下功夫了。

  也正是如此,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的时代正式到来。

  这七千六百万华元,成为了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的启动资金。

  当时,负责研制晶体管控制元件的实验室,实际上只在该项目上花掉了不到一千万华元的科研经费。

  也就是说,剩下的六千多万科研经费,并没有用在载人登月项目上。

  这笔钱,全部用在了晶体管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上,也就是用来研制第一代集成电路微芯片。

  政府的巨额投入,带动了民间力量,并且逐步取代了政府投资。

  在接下来的十二年里,总共有三家企业与四个民间科研基金加入了进来,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微电公司”。

  这家公司在一九七四年才创立,创建者是两名年轻人,准确的说是南京大学电子实验室的两名教师。在创建初期,两人就获得了“江氏基金”的扶持,即用“江氏基金”提供的三千二百万华元注册成立了“微电公司”,开始研制微行集成芯片,而“江氏基金”则获得了百分之四十的股份。

  八年之后,也就是一九八二年,“微电公司”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块微型集成芯片。

  这就是“w8”芯片,即世界上第一块八位数字芯片,而“微电公司”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第一家微型芯片的生产商。

  虽然“微电公司”在经营上的失误,特别是在产品研制上出现的方向性错误,使其在短短几年之后就丧失了在微型集成电路领域的霸主地位,最终转变成了一家以提供运算服务的与设备集成的计算机公司,但是由“微电公司”开发的w8芯片,把人类社会正式带入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在随后的十多年里,电子计算机产业得到迅猛发展。

  到九零年代,“华芯公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微型集成芯片生产商,而且微型集成芯片的性能也是日新月异。

  到二十世纪末,即便是最普通的家用计算机,其运算能力都是第一台真空电子管计算机的上千倍,而大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更是达到了每秒上百亿次,而且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以每十八个月提升一倍的速度增长。

  更重要的是,计算机芯片越做越小,规模化生产的价格则越来越低。

  按等价购买力计算的话,中国陆军投资制造第一台计算机的资金,在二十一世纪可以购买上百万块家用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

  正是因为芯片性能的提高,以及成本的降低,计算机得到了迅猛普及。

  到二十一世纪初,全世界运行着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数量比人类的人口还要多,计算机已经深入到了生产与生活的各个角落。

  显然,在七零年代初,没有人能想到计算机会成为普及使用的工具。

  这一点,连顾祝同都没有想到。

  别忘了,他投资发展晶体管,只是为了给月球飞船减重,以及减轻宇航员在飞行途中的劳动量。

  当然,顾祝同没有想到的事情还有很多。

  从某种意义上讲,载人登月工程只是一根导火索,起到的作用只是引爆了工业时代的第一次技术革命。

  在当时,载人登月工程的政治意义比科技意义更加突出。

  这就是,中国民众、乃至全世界的注意力都离开了中美洲那个弹丸小国,转移到了这项空前的科技与政府工程上。

  也正是如此,危地马拉战争才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席存瑞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也兑现了竞选承诺。

  在宣誓就职后不久,席存瑞就公布了从危地马拉撤军的行动计划,把撤军行动分成三个阶段进行。

  只是,中国军队没有立即离开危地马拉。

  在一九七一年十二月底之前,中国军队将进行第一阶段撤军行动,即结束在佩腾省的作战行动。在此阶段,中国军队的主要任务是为危地马拉国防军提供培训,并且帮助国防军组建作战部队。接下来到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底,中国军队进行第二阶段撤军行动,即逐步撤走主要作战部队,仅在主要城市与战略要地留下守备部队,并且逐步把作战任务移交给危地马拉国防军。第三阶段撤军行动在一九七四年十二月底完成,到时候中国军队将把除了部署在三处军事基地的军队全部撤走,仅承担空中支援任务,危地马拉国防军将承担全部地面作战行动。

  说白了,在完成撤军之后,危地马拉战争就与中国军队没有太多的关系了。(未完待续。如果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