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1章办喜事(2 / 2)


这天杜家办喜事,如今由于情况特殊,不再时兴吹吹打打,拜天拜地拜父母。而是只在主席像前宣誓结婚,这让婚礼热闹程度大打折扣。

但没办法。家家如此,杜家也不好搞特殊。

这天一早。杜家人天没亮就都早早起来,个个手拿红宝书,神情肃目的在堂屋主席他老人家像前汇报好这天的工作,就各自忙开了。

尽管这一活动杜娟已经参加了无数次,但她还是没弄明白此活动的意义。

所幸她不是个爱刨根问底的,大家让她这样做,她就照做。大家说要背主席语录,她就把那些语录背的滚瓜烂熟。

你还别说,杜娟对有些语录她觉得非常有道理,非常值得学习。

比如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还之,她就非常喜欢这句。

还有,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她卖鱼这事,不正照着这句话执行的吗?

可见那些语录也不全都是说说而已,还得看你如何理解。

言归正传,咱接着来说杜家如何办喜事。

杜家院里早几天就另搭了几口大锅,如今锅里还连夜炖着猪肉。这些猪肉是打算直接切成白肉,沾酱吃的。

“杜二嫂子,我们来帮忙了。”

左邻右舍跟杜家关系不错的社员们,首先带着自家的碗筷、桌椅板凳等物,来到杜家帮忙,这一般都是村里的传统。

谁家办事,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相处不错的,都会首先过来帮忙。

“哎哟,你们可来的真早,都吃过了吗?没吃的话就在这里对付一口?”桑春花热情招待道。

“不了不了,我们都吃好过来的。”

家家都不容易,她们可不是那些拎不清,尽想沾别家便宜的蠢人。

虽听她们说是吃过了才来的,但桑春花还是吩咐杜娟,让她拿着糖袋子,每人给她们抓上一把。让她们自己吃也好,带回去给孩子们吃也好,都随她们的意。

众人见此很高兴,纷纷立马挽袖子开始擦桌摆凳找活干。不一时,整个杜家院子就热闹开了。

天大亮时,杜家院里迎来两位厨师,他们都是杜世荣特意从孙国庆那饭店请过来帮忙的。当然,暗地里是早早的就塞好了红包,不然,那些人哪能请的动。

“这是你家哪位亲戚?”一位脸色微黑,阔嘴的大嫂,眯眼好奇道。

“是我大哥朋友家的亲戚,今天特意请过来帮忙的。”杜娟笑笑解释,也不藏着掩着。有些事你越藏着不说,人们越好奇,还不如大大方方的告诉大家,反正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怪不得我没见过。”那位大嫂了然的diǎndiǎn头,她对杜家有哪些亲戚那是了解的一清二楚。当然,她不但对杜家有多少亲戚清楚,她对桑树大队所有社员家的亲戚都清楚,这可是她平时跟姐妹们炫耀的谈资。

但她可不会像有些八婆似的,知道的不知道的都不计后果的乱说一通。她可是有着自己的原则,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她心里门清着呢。

等时间差不多时,杜世康穿着崭新的中山装,头发更是梳的油光水亮的带着大队里年轻小伙子们,一起浩浩荡荡往河边走去。

那里停着一艘水泥船,是平时村里用来运粮的。不过今天这艘不起眼的水泥船,早已被杜家人装扮一新。

船体中段处加盖了个崭新的竹制棚子,棚子上扎着大红绸花,贴着大红喜字,里面摆着几条长凳,完全没了平时的寒碜样。

杜世兰作为今天的迎亲娘子,她穿着杜娟特意为她裁剪的烟灰色连帽双排扣斜插袋毛呢大衣。看着简约大方,但却把她的俏皮可爱体现的淋漓尽致,让众人一见就觉得眼前一亮,是个乖巧灵俐的女子。

杜娟没去,她是已婚女士,就留在家里帮着桑春花一起招待远到的客人。

比如桑春花、桑小虹的娘家人。

当然,这种喜庆的日子,赵金花娘家人也都到了。但不知何原因,一个个都喜笑颜开,老实的不得了。

尤其是马秋霞和赵金龙,两人一脸堆笑讨好的样子,看的桑春花直打寒战。生怕自己一不小心就着了对方的道,所以,她简单招呼过后,就立马找借口远离了那娘俩。

中午简单的吃过午饭,杜家人就翘首以待的等着杜世康接新娘子回来。

这里结婚的正餐男方一般都摆在晚上,这不,下午三diǎn多,杜家几个等在河边的孩子,一见到扎红花的船只,就立马跑来通知大家。

“新娘子来了,新娘子来了……”

“快快快,准备拦轿门。”

“小娟,糖都准备好了没,一会见到你三哥他们就往外撒。”

“知道了。”

如今这年代结婚不让放鞭炮,但人们总能想到另外喜庆的法子。比如杜家人的撒糖,当然也就杜家有能力买到如此多的糖,搁一般人家,也就拦个轿门而已。

杜娟踩在方凳上,大半个身子探出本就不高的围墙。她远远的就见着杜世康领着个头戴红纱巾的女子往这边走来,边上还跟着她家兰兰。

“来了来了……”

“大家快些准备好。”

“茶水都倒好了没?那些烟在谁手里?”(未完待续。)

ps: 感谢啃猪的窝头打赏的平安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