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1节(1 / 2)





  庆幸?这怎么会呢?秦元君在心里暗暗嘀咕。一定是朱嫣好面子,不愿意在别人面前示弱,如今才一个劲儿地硬着头皮假装呢!

  于是,秦元君更来劲了。她瞥一眼朱嫣,笑了起来:“你嫁不了大殿下,却偏还要做福昌殿下的伴读,在这岐阳宫里头,与大殿下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我倒是有些可怜你了。啧!”

  她正说着,忽听到一声重喝:“秦元君,你跑来这多嘴什么?”

  这声音威严里带一丝愠怒,好不耳熟。秦元君扭头一看,却见得大皇子李淳正站在玉粹斋门前,不知已待了多久了。他一身圆领如意纹袍,英毅的面上剑眉紧皱,眼底一副怒涛。

  秦元君见到他面上怒色,心咚咚一跳,顿时有些虚了,忙软了嗓音,乖巧行礼:“见过大殿下。”接着便替自己开脱,“大殿下,元君与嫣儿情同姊妹,如今她遇着伤心事了,我多少要来安慰两句……”

  “说的是什么话!”李淳却没给她好面色,“什么叫‘遇着伤心事了’?谁知道父皇会不会改变主意?八字没一撇的事儿,你也嘴碎到嫣儿的面前?以后不准提起!”

  他这话说的又凶又狠,眉目间的怒意与平日里的形貌判若两人。秦元君被吓了一跳,心底有些委屈,咬了咬唇,小声辩道:“大殿下,元君也只是实话实说呀。安慰嫣儿,何错之有呢?”

  “你还不滚?”李淳本就在怒头上,见她这么心底没数,更是没了耐心,“小心我回禀了母后,将你赶出岐阳宫去!”

  这般狠话可是正正戳到秦元君的心上了,她颤了下,终于老实了,屈身一礼,道:“元君告退。”

  见她走了,李淳蹙眉,低声道:“真是不懂规矩。”

  旋即,他侧了身来瞧朱嫣。她午睡刚醒,发髻松挽,不着钗饰,整个人清淡的如一朵芙蕖,但仍压不住秀丽的颜色。想起父皇的决定,李淳心里一沉,觉得很是难受。

  ——表妹这样的一个美人,不嫁给自己,也不知会便宜谁?他一丁点儿都没法想出那副画面来。

  “嫣表妹,你…你别听她胡说。”他目光乱瞟,有些语无伦次,“父皇这会儿确实是不同意我娶你,但我会去父皇面前多求两次的,父皇定然会松口!”

  朱嫣愣愣地听他说罢,张口道:“大殿下,我有些累了,想歇会儿。”

  李淳心底一紧,猜她应当是最后一个知晓此事,心底难受了。“好,好,你休息吧。”李淳也不强求她与自己说话,“但表妹你放心,我一定会恳求父皇同意我们的婚事——”

  吱呀一声,玉粹斋的门合上了。

  朱嫣歪着头,梦游似地打起珠帘,回到了竹榻上,鞋一脱,拽了薄毯重新躺下。她盯着屋顶上的石绿房梁,喃喃念着:“陛下不同意我与大殿下的婚事……”

  念着念着,她就将薄毯慢慢地扯上来,盖在了自己的面孔上。这薄毯一盖,就只能瞧见她隐约一个身子轮廓,一双肩膀一抽一抽的。

  琴儿见薄毯下头的她肩膀抽的厉害,怕她是在失望陛下竟然觉得她配不上大殿下,便苦着脸劝道:“小姐,您也别太伤心了……”

  下一刻,朱嫣便自己把薄毯掀开了。她对着房顶笑的肩膀乱颤:“我不嫁大殿下啦!”

  第41章 乞巧

  朱嫣与大皇子的亲事吹了, 这事儿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在岐阳宫里很是飘飘扬扬地传了一阵子。但在岐阳宫外, 此事倒是没法引来旁人的注意了。比起朱嫣的亲事,眼下五皇子双腿康健的消息传得更快些。

  阖皇宫的人, 都光顾着凑长定宫的热闹, 争先恐后地想看看五殿下是怎么一回事。只可惜,陛下很快便下了一道旨意,说五殿下大病初愈, 旁人不得前往惊扰;那些个想要上门的,全都被拦在了门外头。就连朱皇后, 也只在李络来请安时见过他一回。

  李络来请安时, 朱皇后清楚地瞧见他确实双腿康健, 行走无虞了。现下的李络,无论是外貌, 亦或是行走的姿态, 都与常人无异。甚至可以说, 他有着旁人难及的气度, 从容、冷淡,波澜不惊。

  也许,他会成为李淳登上皇位的威胁——

  这个念头,在朱后的心里结成了一团麻,慢慢长成了一块心病。

  七月七日便是乞巧,照本朝习俗, 无论是未出阁的少女,亦或是嫁了人的妇人,都要在今夜穿针引线、祭拜织女娘娘。宫里头本就女人扎堆,这样的时令,自然是好一阵热闹。

  朱皇后提前叫宫人布置了岐阳宫,在中庭设下了祭桌,上设红绒绸布,摆上时令瓜果与五子小吃,如莲藕、芝麻、桂圆、红枣等,再奉上两坛玉液佳酿并香炉高烛,供织女娘娘享用。此外,还设了戏台,叫各宫的娘娘们来了坐下先听戏,再祭神,想的极是周到。

  待暮色一降,便见得各宫的主子袅袅婷婷地来了;銮舆娇盖,一抬接一抬在岐阳宫前停下。如这样由皇后所举办的宴会,是只有各宫的主位娘娘才有机会赴的,譬如那关雎宫的裕贵妃,再譬如良庆宫的荣妃、甘泉宫的成妃,大多是跟了陛下十几年的老人了。其余的么,都只是各自在宫里头摆桌设坛,各归各祭拜。

  朱嫣在岐阳宫待久了,也在朱皇后的宴席上得了一席之地,能跟在福昌公主后头坐着。她简单地打扮了一番,就乖乖巧巧地到席位上候着,听福昌公主差遣。

  福昌公主靠在高脚椅上,指着刚进宫门的裕贵妃母女,凑过来与她嬉笑耳语:“你瞧四妹妹穿的那身衣裳,是不是去岁流行的花样?她可真是寒酸,一匹布料穿两年!”

  朱嫣抬眸一看,裕贵妃正领着一双儿女娉婷上座。四公主提了裙摆,矜矜骄骄地坐下了,她穿了一身胭脂色撒花长罗裙,颜色娇艳,花色也亮眼。这一身很是衬她,但福昌公主显然很瞧不起,想着法子都要贬低几句。

  朱嫣笑笑,柔声道:“可不是么?这偌大宫里,哪位公主能与殿下您相比?”顺着福昌公主的心意说话,这活儿她再擅长不过了。

  约莫是察觉到有人在讥笑自己,四公主扬起那张白润的鹅蛋脸,飞了一记眼刀过来。福昌轻嘁一声,讥讽道:“哟!她还知道自己会被人笑呢?”

  说话间,各宫的娘娘们都坐下了。放眼望去,一片层鬟叠翠,蝉翅松松。妃嫔们或手持凉扇,或捏着巾帕,等着岐阳宫的主人家出来。

  只听一片钝响,北向儿的十六椀花门吱吱地开了,谨姑姑与几个小宫女打起应夏的竹帘,搭手请主子下来。朱皇后一手拨弄着发髻,步下台阶来,随口道:“乞巧是小姑娘的日子,咱们几个宫中的老姊妹也不过是凑个热闹,一道听听戏、说说话也就算过了。前些时日是谁说想听四婵娟来着?今日本宫便把戏班子叫了来。”

  见皇后到了,诸妃嫔黑压压起身行礼:“见过皇后娘娘。”

  “都起来吧。”皇后在上首坐下了。

  裕贵妃搭着把手款款坐下了,眼神儿轻瞟,菱唇一启:“四婵娟?是成妃妹妹想看吧?皇后娘娘倒是体恤姊妹,将成妃妹妹的随口一句话记得这样紧。只不过,这乞巧么,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怎么也不听点儿应景的?”

  成妃与裕贵妃不大对付,闻言便以团扇掩面,颇有怨气地说道:“听点应景的?一整个月的日子里,陛下能去关雎宫二旬,这宫里头的姐妹哪个不是日久不见天颜,和牛郎织女似的,这还不够应景?陛下不曾雨露均沾,贵妃娘娘怎么也该劝着点。可贵妃倒好,不但不帮着劝,还见天的脑袋疼、心窝疼,把陛下往关雎宫里哄。皇后娘娘倒也是宽允,竟容你这样放肆!”

  裕贵妃的脸色一凛,当即就有些不好看。

  眼看着几个妃嫔又要开始针锋相对、你酸我刺的戏码,福昌暗暗打了个呵欠,扭身对朱嫣悄悄道:“嫣儿,你去前头问问守门的太监,齐家的小公子来不来?”

  朱嫣听了,心道一句“异想天开”。这是乞巧节,又不是什么上元节,那齐知扬怎么会往宫里扎?当然是守在家里,陪在双亲膝下吃饭喝酒了。

  但能有个借口溜达出去,不在这儿听成妃与裕贵妃你来我往、尖酸挑拨,那也是好的。于是朱嫣乖乖地应了,躬身离座。

  她进了转廊里,便听到戏台上的《四婵娟》咿咿呀呀地开唱了,婉转的戏腔与咚咚的梆子响,将裕贵妃那尖尖的、不饶人的嗓音盖过去了,倒没那么烦了。廊里无人,一阵清静,也没有脂粉熏香味儿;夏夜的清风徐徐吹来,衣衫鼓起,好一阵舒坦。

  朱嫣放慢了脚步,慢慢行过转廊。未几步,却撞上了一个男子。

  “朱二小姐,这么悠悠闲闲的,是要上哪儿去呼口气爽快爽快?”

  这轻浮的声音甚是耳熟,朱嫣立即辨别出来了——是二殿下李固。她抬头一看,果真如此,李固正站在五六步之遥的地方,手里摇一柄折扇,眯着眼睛打量她。李固着一身华服,一袭靛青鹭鸶纹的圆领袍子,四角都细细绣了缀边儿;腰悬双佩,玉色瞧着便是上好的。这一身锦衣落在他身上,却不大合适;也不知是近来酒色过度还是如何,李固的面色瞧着便有些虚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