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66节(2 / 2)


  太师的嫡长子虎头虎脑,筋骨资质很是不凡,老侯爷打算将其送入师帅府上锻体,这是京中勋贵都熟知的消息。

  不过,太师如今位极人臣,炙手可热,身为他的嫡长子其实从军并不是很好的选择,师芎也怕弄巧成拙,恶了他与太师的关系,所以对这件事一直避而不谈。

  湖湘党众更不必说,马朴等人数度登门,生怕一个不留神将来的少主就被拐上殊途,这青枝看着再好毕竟不比凤举,有着纯粹的湖湘血统。

  现在好了,夫人二胎双生,给太师添了一双麟儿,老太爷想让其中之一承其衣钵,合情合理。

  赵秉安次子取名长鸣,三子取名鹤啟,寓意志存高远,平安顺遂。如今看来,老永安侯隐约流露出让太师次子承袭忠义伯世孙的意思,毕竟忠义伯世子他们都见过,那真就是个稻草人,风一刮就倒。

  其实勋贵们觉得太师未必有意忠义伯的爵位,因为实在是犯不上,但忠义伯府世子无嗣乃是铁一般的事实,将来太师若不同意过继,那二公子袭爵总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老永安侯操心的恰恰就是这一点,在他看来,既然寄予厚望的凤举不宜在明面上谋夺兵权,那就曲线救国,把其胞弟长鸣变成实权武勋,由其代掌兵权,岂不是两全其美。

  但秉安对过继一事很是敏感,邵氏也不情愿,老三夫妇俩心眼偏到胳肢窝,更是指望不上。如今孙子大了,在朝廷里说一不二,老侯爷也不敢狠逼他,就只好先在勋贵里串联着,把声势先铺起来,等秉宰临走的时候,让他上一份请封的折子,到时候估计也就含含糊糊混过去了。

  老侯爷有这个把握,因为如今的朝廷敢出头反对他赵家的还真没几个,就内阁里那些怂货,真敢到时候闲言碎语,他就拔了那群老家伙一嘴黄牙!

  江夏侯府的徐渭算是勋贵中为数不多敢明面倒向赵秉安的武将,他在几次朝争中都为赵秉安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也最得赵秉安倚重。就凭叛逆豫亲王的脑袋,太师就给他谋了一个三千户食邑的一等子爵,这家伙可刚过弱冠。

  如今太师帐下,蒙括隐身,徐渭由南郊迁入黑云,执掌东宫精锐,在军中混得是如鱼得水。赵同铮远走北疆,跟在陆冉身旁修习带兵之道,赵秉峻与各分家之子渗透御林,悄无声息的将这股顶尖战力收归己用。

  举朝望去,赵秉安已是再无敌手,内阁对赵太师愈发大成的权势再想阻拦也是有心无力,何况,他们各行其道,相互提防,现如今也就是勉力拖延。

  但赵秉安还是不敢掉以轻心,因为除了内阁,京城里还藏着一股深不可测的势力,老师临行前,曾严厉叮嘱他不可再接近钟山梦园,赵秉安知道那里面藏着谁,豹房大火,虽说烧死了夏榔,可孟薛涛在河北的动静却瞒不过他,神宗驾崩之前,夏铖兄弟无故暴毙,他在京城等了半月都没等到河北布政使司的奏表,这说明孟薛涛早与他生了二心。

  那拴在他手里,用来控制黑云、辽河军团的铁矿、盐道对赵秉安来说反倒成了软肋。因为从利益出发,黑云、辽河目前姓孟多过姓赵,而御林军兵权握在邵柏博手中的那一部分又让赵秉安隐隐不安。

  妻兄受控于人,这赵太师早就清楚,可他不知道的是邵柏博到底从孟家手里得到了多少资源,全部还是仅仅只有一小部分?

  更棘手的是,如今京中二十万兵马,黑云、辽河加上御林绝对可以吊打各方,而这些军团里面,赵孟两家的势力纠缠着,剪不断理还乱……

  这一步一步,梦园中的那位借着赵秉安的手把利于孟氏的砝码都挪回了京城,如今就算赵秉安独霸前朝又如何,他仍然是战战兢兢不敢擅动。

  赵秉安还有个不敢深思的揣测,天下十三省诸多地盘,孟薛涛独独被安插到了河北,他这二三十年的光阴到底对北疆边防渗透到何等程度,如果自己在京城最后决定与老人家鱼死网破,孟薛涛会不会玉石俱焚,直接引异族入关?

  他脑子里绷着一根弦,却不敢与任何人吐露,好在孟氏如今还愿意维持朝局的平衡,不管神宗之死背后藏着什么阴谋,上位的新帝身上终归流着一半孟家的血,孟璋应该不会丧心病狂到连西宫母子都要赶尽杀绝吧……

  要是邵柏博洞悉妹婿这些想法,怕只会丢个白眼,那老家伙对亲子受辱都熟视无睹,又怎么可能会将孟太后这等蠢钝如猪的孙女放在心上,他隐忍不发,只不过是想看着盛家最后两支血脉兄弟阋墙,母子反目。

  要知道,下在盛元澈身上的毒可是巫咸亲手淬出来的,要不然足月生产的幼帝怎么可能比瘸了一条腿的荣王还要弱不禁风……

  太师一个恍神就被长子扑个正着,他低头瞧这小机灵鬼,温厚的大手在其发揪上撸了几下。

  凤举身为他的长子,既然享受了眼前这些荣耀,那将来就注定要为家族党派披荆斩棘,他不会强求凤举对元澈俯首称臣,残酷点说,辅佐一位早夭之君无异于自寻死路。

  待几十年后,或许他在这场对峙中笑到最后,又或许孟家会攻他不备,在他整顿南北士族的时候突下杀手,翻翻史书,外戚夺权,江山易主的例子也不在少数,不管哪种情况,这天下定然会步入大争之世。

  入仕之后,赵秉安胸中便一直藏着一个雄伟报负,如今世家门阀之乱迫在眉睫,为了遏制土地兼并,返利于民,他势要推行“摊丁入亩”,他赵秉安要让“士不纳税”这四个字,绝迹于史书!

  但在此之前,他必须保证绝对的中央集权,而江南与军方就是最后两块绊脚石。

  可以预见,这场斗争会伴随着数不清的杀伐,士族不可能轻易让出府仓钱库,他们早就习惯了高人一等、驭民如驭猪狗的生活,让他们纳税,那无异于索饿鬼求饱腹,而赵秉安也不会放任他们继续窃国奴民,最后总会走到刀兵相见的那一步。

  如果牺牲凤举的幸福可以换来黎民百姓的新生,太师会毫不犹豫的下这个决断,人这一生可以拥有很多东西,对他们父子来说,责任,永远都凌驾于爱情之上。

  第298章 宗室绝嗣

  缘分这个东西最是妙不可言,清减的幼帝穿梭在一池顽童中间, 跌跌撞撞, 最后不经意间扑倒在了骠骑大将军的暗红皂靴上。

  只一眼, 盛元澈就被蜷缩在大将军怀中的软糯女娃触动, 就像幼兽误入深林彷徨,两人敏锐的直觉告诉他们对方是可以凑近的同类人。

  姚鼎诚很是为难,跪还是不跪,这是个问题,眼珠一转,他干脆抖了个机灵,打算转过身就当什么也没发生过, 赶紧带着宝贝闺女跑路。

  后头的卢青枝带着高痣匆匆忙忙的挤进来, 就发现小皇帝一屁股瘫坐在卵石小道上, 两手还合拽着姚大将军的袍脚。

  “圣——,主子,您这是怎么了呦,快让奴才瞧瞧摔着哪儿了?”

  高痣吓得满头大汗, 一颗心在胸腔里七上八下, 动跐得比打雷都响,这太师府上的公子们一个比一个闹腾,他稍有不留神,主子就被小公子们掳了去,瞧那牵拉弹扯的,根本不知道轻重。

  将军府四位少爷正在庭榭里点炮仗, 远远瞧见父亲的身影,瞬间化为鸟兽哄散,结果被闻讯赶来的婆子们堵个正着,通通打包送去五姑奶奶跟前。

  赵映姝险些被这些皮猴气昏过去,这爷几个就没有省心的时候,小的要拆娘家宅子,老的糊涂更甚,竟连皇帝都敢踩,他们姚家这是要上天呐?!

  姚鼎诚是京中出了名的耙耳朵,对着夫人,他向来一分胆气都没有,更别说如今正心虚着。

  好在岳母就在一旁坐着,想来不会见死不救吧……

  一班外孙垂头丧脑,女婿又做可怜讨饶状,蒋氏哪还忍心苛责他们,毕竟幼帝毫发无损,这件事捂在自家府上最好还是悄无声息的遮掩过去,要追究到底,那还是秉安的过错,迎了圣驾过府,竟连个招呼都不打,他就不怕出个差池。

  小政和帝也没发觉异常,此刻他窝在和蔼的夫人怀里,备受呵护,早就把方才那一惊魂时刻忘得一干二净。而且,太师夫人一手揉着小圣上的后背,给他舒筋散气,另一个臂弯里同时还依着极好看的小姐姐,一对小娃娃,羞答答,还都是清永隽秀的好模样,可不招人怜。

  邵媛馨倒没有多想,她刚诞下双生子不久,正是母性最浓的时候,索性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赶,不论姚卢关蒋各家,只要今夜来府的都被她拢到了回文院。庭院中奴婢们提来各式各样的花灯,还有营造司进献的短信烟火,人流涌动,欢声笑语不绝于耳,生生在深秋寒夜造出了一份天上人间。

  姚家几位小公子最喜舅母这样的温婉性子,不似母亲,一言不合就杖棍加身,他们虽然觉得手里的花灯“娘们唧唧”的,但只要能搏小妹欢心,举就举着吧。

  皇帝擅离宫闱,这种事根本瞒不住,孟太后在西宫哄着荣王入眠,对母亲的咄咄逼问面露不喜。

  “好了,太师不是旁人,哀家信得过他。”

  “娘娘,神宗当年就是因为错信以致于——”

  “够了!”

  孟氏雷霆一喝,吓得宫殿中的奴才瑟缩发抖。跪在塌几旁的乳母小心扯过荣王殿下的手脚,退去了偏殿。女官给赵喜使了个眼色,让司礼监阖严了西宫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