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节(1 / 2)





  霍昀就问了:“小茹……不,周源,你刚才说,苏家还有一个林小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刚好,我父母都在这里。你不妨说一说。”

  周源有些为难地站在原地。

  霍庆楠也愣住了:“什么?!苏家还有一个林小茹?!苏博青不是把你送回老家读高中了吗?”

  霍伯母这会儿就瞪了丈夫一眼:“别吓到小姑娘。”就拉过了她的手:“乖孩子,回头上我们家吃个午饭。阿姨问你几个问题。”

  周源犹豫了一会儿,才装作叹了一口气道:“阿姨,伯父,这件事告诉你们也无妨的。”

  事情还要回到林又南死在非洲的那一年。

  出于一种补偿心理,苏伯伯就想把林又南的女儿接过来,当亲生闺女抚养……却没想到,找来找去,愣是找不到林老弟的女儿了。

  后来一打听,林又南去非洲前,把女儿托付给一个老乡看管的。

  那个老乡就是她的亲生母亲林巧妹。

  真假公主的故事就是由此开始的。

  作者有话要说:  润色了一下前面的剧情~~~

  第4章 004 内情

  其实这个故事很简单。

  六岁之前,她叫周源。是黄土高原上周家的二女儿。

  那一年,百年未曾见过的旱灾袭击了甘肃,连黄河断流了。河床上的淤泥,龟裂得有碗口大。好多人家,只能吃政府的救助粮过日子。

  偏偏这一年,她的亲生母亲要生第三胎了。

  在他们村庄里,生女孩就是赔钱货。只有生男孩,才可以将来“老有所养”。所以当初,她妈生了第二个女孩以后,她爸就把事情安排好了:这第二个女娃娃不能上户口。上了户口,再要个男娃娃,以后就要交好几万的超生罚款。

  不如先把二丫头养大,然后再送走。

  于是,赶上这么个灾荒的年头。他的父母就开始联系人家,要把二丫头送走了。

  正好那时候,苏伯伯来到了家乡,问她妈妈林小茹的下落。

  其实,她母亲家和林又南的亲戚关系已经很远了。但几年前,她的亲生父亲周旺,不知道哪儿打听到的消息,说林又南在非洲发达了,身家好几千万,就让老婆去认这个亲戚。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她妈也是去的巧了。那会儿,林又南的老婆去世了,留下了一个女儿小茹。就收留了她妈这个远房亲戚当保姆。

  但是她妈只伺候了林小茹半年的时间,半年以后,就回老家拼个三胎去了。

  后来接替母亲看管林小茹,是个黑心的保姆。这个保姆听说东家死在了非洲,就把家产席卷了,孩子也扔在了孤儿院门口。

  而不知道内情的苏博青,这一找就找到了周家来。

  周旺夫妻都知道苏博青很有钱,也知道那个小女孩被黑心保姆给卖了,所以夫妻两个一合计:二丫头送什么人不是送?不如送个有钱的。将来二丫头在富裕人家长大了,肯定惦记着我们“养父母”的恩,就能从她身上捞捞钱。

  就这样,周旺请了全村人一包烟,把一个亲生女儿说成了收养的林小茹。

  那会儿,她只有六岁。还是完全懵懂的年纪里,父母就三番几次地告诉她:“你不是我们的女儿,你的爸爸叫林又南。”

  小小的女孩,睁大了眼睛。在她的概念里,还没有“收养”这个概念。

  所以得知爸妈要把自己送走了。小女孩大哭大闹了一顿。苏家人来接,她就抱着桌子嚎啕大哭起来:“爹!妈!你们不要不要我,我会很乖的,我不会闯祸了,我不要吃零食了,我也不要过年穿新衣服了!你们不要把我送走!”

  是苏伯伯蹲了下来,宽大的手掌抚摸着她的额头:“孩子,你的家不在这里。你跟伯伯走,伯伯以后,会比你的亲生父母还要疼爱你。”

  小女孩从未听过城市里的人说话,尤其是这么慈祥温柔的伯伯,所以一下子,不哭了。

  她跟着苏伯伯走了。

  临走前,开始懵懵懂懂接受了“我叫林小茹。”而亲生父母也教导她说了:“我小时候在城里住过的。”

  那时候她只有六岁,不知道这些话到底意味着什么。

  可是一切的谎言都在那个母亲节拆穿了。

  那个拐卖林小茹的保姆得了癌症,临死前,保姆告诉了苏伯伯当年的真相。

  苏博青很生气。加上二十万小茹的成长基金花落周家,苏博青自然不会放过周旺!他甚至要让周旺夫妻两个坐牢!可,周旺夫妻两个一通电话打过来,哭着说,二丫头,你救救我们。你给苏家人赔罪吧……懵懂的小女孩就被欺骗了。

  她是那么的单纯天真,还以为伯父伯母可以饶了自己。

  可苏伯父把林小茹叫了过来。用一种十分冷淡的口吻道:“周源,你想替你父母赔罪,可以,你先跪下来,给小茹她磕三个头。”

  她睁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常言道跪天跪地跪父母!可苏伯伯冷酷至此,让她用所有的体面和尊严来赔罪!这,这还是她认识那个苏伯伯吗?!

  可……最终屈膝一弯,她含泪给正牌林小茹磕了三个头——在林小茹嘲讽的目光下,这个赔罪的举动,才勉强让苏伯伯消了火。

  这一跪,彻彻底底将她改变了。

  跪下去之前,她只是个懵懂无知的孩子。

  站起来以后,林小茹和周源互相撕扯,诞生了另一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