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85章加勒比海(2 / 2)


  要知道,在大战爆发前,美军没有一种战斗机算得上先进,甚至跟日本、英国的战斗机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

  只是,美国的强大国力,迅速弥补了这个缺陷。

  随着p-51d等战斗机相继服役,美军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术战斗机,其性能丝毫不比中国的战斗机差。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p-51d,以及后来出现的改进型号。

  直到大战结束,这种最高平飞速度超过了每小时七百公里的战斗机,都是飞得最快的活塞螺旋桨战斗机之一。更重要的是,p-51d不仅仅是战斗机,还是优秀的战斗轰炸机,具有机枪的对地攻击能力。除了能够挂载火箭弹用来攻击地面目标之外,p-51d还能够挂上一千磅以内的炸弹,而且具有攻击海面目标的能力,其最大载弹量更是达到了两千磅,也就是可以挂两枚一千磅级炸弹。当然,只有机腹挂架能挂一千磅级炸弹,所以一般是一枚一千磅级炸弹加两枚五百磅级炸弹。

  在英国投降之前,部署在英国的p-51d就炸沉过多艘德军战舰。

  显然,这种战斗机同样能够攻击中国舰队。

  可以说,美军根本不用出动战术轰炸机,仅动用f-4u与p-51d机群,就能让第61舰队尝到苦头。

  要知道,在此之前,顾祝同就遇到过类似的麻烦。

  这就是,在攻打美国西海岸的时候,美军就动用过p-51d机群攻击第33舰队,只是组织很不得力,而且运气也不大好,结果所有p-51d都在到达之前丢掉了炸弹,仅能用机枪扫射中国战舰。

  显然,顾祝同不敢冒险让舰队去加勒比海中部活动。

  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安全抵达巴拿马,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掩护。

  按照他的要求,鲁志刚已经在加强巴拿马地区的航空兵力了,大批战斗机正在飞往巴拿马。

  有趣的是,运载这些战斗机的正是准备派往大西洋的三支战斗舰队。

  当时,因为在巴拿马附近没有军事基地,所以中国海军只能让航空战斗舰队担任运送作战飞机的任务。办法也很简单,让航空战斗舰队呆在夏威夷群岛到巴拿马的航线中间,舰载机从夏威夷群岛起飞之后,到舰队航母上降落补充燃油之后,再启程飞往巴拿马运河附近的机场。

  当然,对飞行员来说,这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因为这意味着要持续飞行十多个小时。

  为此,顾祝同也想到了解决办法,即首先把舰队的飞行员派回去,让这些飞行员驾驶战斗机飞往舰队,然后再让那些搭乘运输机来到舰队的飞行员接替,驾驶战斗机飞往巴拿马地区。

  这样一来,每批飞行员的飞行时间都控制在了六个小时左右。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在顾祝同率领舰队到达,也就是九月十三日左右,部署在巴拿马地区的作战飞机将超过八百架。

  只是,不会再多了。

  要知道,巴拿马地区的机场,最多只能容纳六百架作战飞机,因此部署八百架战机已经对后勤保障提出了挑战。

  当然,这也不是全部。

  如果有必要,顾祝同还可以动用增派的三支战斗舰队的航空兵。

  这样一来,就能把作战飞机的数量增加到两千架左右,只是一次能够出动的战机不会超过六百架。

  显然,对于顾祝同预测的轰炸来说,战机的数量远远不够。

  为此,顾祝同就必须想办法把政协战机的作战效能发挥到最大,而关键就是,这些战斗机能否得到有效的指挥。

  对此,顾祝同有足够清楚的认识。

  虽然他算不上是真正的航空作战指挥官,但是指挥过数十场战斗,非常清楚指挥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可以说,合理有效的指挥比兵力多寡都要重要。

  说白了,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指挥,投入再多的兵力也无法发挥作用,而没有作用的作战部队什么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