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51章顽抗到底(2 / 2)


  当然,最好能够直接前往印度西部港口。

  问题是,中国海军会对此无动于衷吗?

  对美英来说,最要紧的就是时间。

  原因很简单,中**队还没有攻占斯里兰卡,因此中国舰队到西印度洋上活动的能力非常有限。如果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美国就有能力把武器装备与作战物资送到印度西部的港口去。

  当然,仅仅指望中**队暂时不发起攻击是不现实的事情。

  要知道,在红俄投降之前,就有足够多的迹象表明,中**队肯定会在一九四三年下半年攻打斯里兰卡。

  按照美英军方估计,运输工作至少得持续半年。

  别忘了,从美国本土到印度洋,在无法走地中海航线的情况下,船队就得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这样一来,一支从纽约出发的船队,至少需要四十天才能到达印度的港口,往返就需要八十天,加上装卸货物所需的时间,一个运输周期在一百天左右,也就是三个半月才能往返一趟。

  当时,美英能够抽调出来的运输船只,至少需要往返两趟,才能够为中东与南亚的英军送去足够多的武器装备与作战物资。

  斯里兰卡的英军能坚守半年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以斯里兰卡驻军的状况,别说半年,能不能在遭到攻击后坚守半个月都是个问题。

  要知道,当时部署在斯里兰卡的英军名义上有十五万,但是严重缺乏武器弹药,很多士兵甚至只分到了几发步枪子弹。

  真要打的话,英军根本守不了多久。

  为此,英军提出了一个不算太高的要求,即尽快向南亚地区增派一批作战飞机,增强驻军的空中作战能力。

  与运送武器装备相比,向南亚派遣作战飞机不算难事。

  当时,从美国本土到南亚,已经有一条可行的空中航线,即战机从美国本土东海岸地区起飞之后,首先飞往百慕大群岛,再飞往亚速尔群岛,然后飞往加那利群岛,接下来是西非的佛里敦、非洲大陆中部的乌干达、非洲之角的厄立特里亚、阿拉伯半岛上的阿曼、最后飞越阿拉伯海到达印度西部的机场。

  虽然这条航线极为漫长,需要降落好几次,但是较为安全,沿途没有威胁。

  在英军提出要求之后,美军立即就答应了下来。

  八月初,第一批美式战斗机就从美国东部地区出发了。跟随出发的,还有运载必要的维护设备与零备件的运输机。此后,几乎每天都有一批规模在五十架左右的机群出发,在经过长达五天的漫长飞行之后到达南亚。

  美英向南亚增派航空兵,显然不是小事。

  七月底,中**方就收到了可靠情报,知道美英将死守南亚,并且会在近期向斯里兰卡增派一支作战力量。

  以当时的情况,谁都能想到,增派的肯定是航空兵。

  受此影响,冯承乾在八月初再次让李向龙推迟了攻打斯里兰卡的作战行动,并且要求北印度洋战区调整作战计划。

  只是,到了这个时候,李向龙反而认为没有必要攻打斯里兰卡了。

  说白了,既然英军打算死守斯里兰卡,那就让英军去收。为了减轻作战负担,完全有理由选择一个更容易攻打的目标。

  当然,如果这个目标有足够大的战略价值,那就更加理想了。

  在广袤的印度洋上,并不缺乏这样的目标。

  九月六日,李向龙乘专机回国。

  虽然陆军一再催促发起攻打斯里兰卡的作战行动,但是李向龙不为所动,又有冯承乾的支持,自然不会把陆军的要求放在心里。此时,李向龙已经有了明确的想法,即放弃意义不大的斯里兰卡,或者说暂时不打斯里兰卡。只是,他的想法要变成现实,首先就需要得到冯承乾的支持。

  没有冯承乾的支持,他这个战区司令说的话根本不算数。

  为此,李向龙专程回去找冯承乾商量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