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卫家女第214节(1 / 2)





  “我知你被关了十几年,不敢去别处,北面是个好地方。”

  赵启悠听见自己这般说。

  “在北疆,你可以去街上,可以看见火车……都比呆在洛阳好。”

  女人还是在哭,什么是街上?什么是火车?她从十五岁被人关起来,先是被教着像另一个人,过两年又靠自己所学在一个男人的身子下面承欢。

  她所知不过如何讨好一个男人,她没有名字、名字来处,只是山斋院里一道旁人的影子。

  去处?什么又是去处?

  见她这样,赵启悠深吸了一口气:“如果你不走,我只能杀了你。我……我也不是什么好人,我救你出来,是怕我皇嫂见到你,就把赵家上下都杀了,我是为了救自己才把你偷出宫来,我之前不忍心杀你不忍心毁你的脸,是因为我也对同你一样的那女子心存爱慕,我和我父皇和皇兄并无不同,你可懂?洛阳情势大变,人人自危,把你留在王府我可能会死!要么你走,要么你死,懂了么?”

  女子定定地看了赵启悠一眼,将面纱戴好,跪下行了一礼。

  赵启悠深深看了她一眼,转身举起案上的琴,狠狠摔在了地上,琴顷刻间断成了两半。

  “来人!将她拖下去卖了!连着她整个戏班都发去绛州矿山!”

  第224章 相似  我等长刀所向,就是为了兴天下人……

  摄政王府的“闲人班”以排演《风月荟》中“三戏李郎”十二折而名震洛阳,力压于府的“香戏”和教坊司的“九秀班”,听闻整班被赶出东都,要不是还因为南人北伐无暇他顾,早有纨绔骑着快马就出了城,摄政王不要的自有他们要,至于会不会得罪摄政王?谁又在意那朝堂上只会点头的泥塑人儿?

  戏班上下三十余口被绑在木车上往北走,走了大半日,出了城过了桥,刚到北面桥头就被一队人马拦了下来。

  带头之人穿着灰色锦袍,外面裹着裘衣,头戴金冠,面色如玉,神色倨傲,一看就是世家养出来的娇娇儿。

  几位押送的王府亲卫迎上来还没与拦车人说上话就被几个跳下马的青壮给绑在了道旁的树上。

  那玉面小公子一挥手,人们就驾着马车骑着马往北去了。

  “哪、哪家豪族,竟敢从摄政王府抢人!”

  也不过是对着马屁股吵吵嚷嚷罢了。

  看着拉着车狂奔的人们,班头小心看了一眼身旁同样被绑着的女子。

  “窈娘子,要是这些人是冲着您来的,不管您是谁,什么身份,我们可既没见过您,也没听过您,您可千万别带累了我们这些讨生活的。”

  面上没有黑纱,换成了黑铁皮的面罩,窈娘子听完班主的话,过了片刻,缓缓点了点头。

  马车在快行半日,已经到了夜里,几次穿行林中小道,戏班里的人都已不知是到了什么地方。

  看着窈娘子被人拉下马车,班主的心里一松又是一紧,他猜对了,就越发危险了。

  天上有阴云,连月色都难寻,卫瑾瑜提着灯看着被解下了面罩的女子。

  “还真有两分像。赵家偷偷藏了这么个人,像对姑母动手的心思还真是……你在宫里呆了多少年?”

  她低声问。

  窈娘子知道这人说的自己是像谁,卫家一名叫阿蔷的女子,有时也被叫阿臻。

  她会骑马,会下棋,会挥刀,会穿着黑色的锦袍行走在皇宫里,会笑。

  微微弯下腰,她将手摊开放在灯下,用另一只手在掌心画了个“十四”。

  “十四年。”卫瑾瑜微微眯了下眼睛,手握紧了腰间长剑。

  从赵曜到赵启恩,哈,还真是一脉相承呢。

  借着火光,卫瑾瑜看着跟自己姑母八分像的女子,又说道:“你是不能说话吗?”

  女子还是抬手等着写字的动作,听卫瑾瑜这么问,她看着卫瑾瑜,有些惨然地指了指自己的嘴。

  然后摆了摆手。

  一个与自己姑母想象的女子,偏生还被弄成了哑巴。

  卫瑾瑜绝不是不知世事只知征战的少年将军,相反,因她身份特异经历特殊,从来是多思多疑的性子,此时已经想到了赵家父子在这女子身上施展了多少龌龊。

  “是赵曜弄哑了你?”

  女子茫然。

  卫瑾瑜深吸了一口气:“可是先帝让你口不能言?”

  女子摇了摇头。

  卫瑾瑜的心中并未好过少许,赵曜老奸巨猾,当年姑母护送他回洛阳,他却不肯放姑母回京,只怕找来这女子是打算借这相似的容貌做些李代桃僵之事,到时姑母最好的下场就是被关在洛阳城中不为人知之处。

  至于赵启恩……

  卫瑾瑜三年多前就知道山斋院里藏了一女子,派去探的人是一自愿为定远军在宫中探子的老太监,见过姑母。

  听消息传来说那女子与姑母相像,卫瑾瑜一面觉得恶心,一面想将那女子救出来,只不过赵启悠快了半步,将她偷出来藏在了戏班之中。

  “你本名叫什么?可还记得自己家在何处?”

  女子愣了一下。

  她还记得最开始的几年,先帝是要她读书识字的,偶尔兴起还曾握着她的手一笔一划地抄诗句。

  女子记得自己是从开封来的,阿爹一吊钱把她卖给了一个往西去的“客商”做奴婢,后来她才知道所谓“客商”是圣人派去各地寻人的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