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节(1 / 2)





  “本宫读书不多,才疏学浅,自觉帮不上什么忙,只是若什么也不做,心中难安。”韶音羞愧道。

  “娘娘过谦了!”

  “娘娘万万不可妄自菲薄!”

  “这等才学与见识,若是才疏学浅,那满朝文武只怕没有几个博学之人!”

  几位大臣连连说道。

  韶音面上羞愧不已,心中却微微笑起来。

  她当然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这份应对水患、安置流民的策略,更是她废寝忘食半个月而成。

  洛玄墨此人,野心勃勃,他想一举解决水患问题,开创先河,青史留名。

  但他的才能不足以支撑。于是,便让韶音帮他。

  韶音当然答应了,她可是贤后人设。

  自从嫁给他,这数年间,她没少为他出力。先皇还在时,交给他的差事,她帮着出谋划策。后来他登基,诸多政务烦扰,她亦曾不眠不休为他解决。

  她说“帮他”,从不是口头上说说。因此,在摘星台上他愤怒地说“你能帮我什么”,挺让韶音不高兴的。

  “能为诸位大人带来些许启发就好。”韶音口中谦逊道。

  她拥有才能,却不骄傲,让几位大臣对她印象极佳。

  倒也没怀疑这是她冒领皇上的功德——皇上还没死呢,等他醒来,什么能瞒住?

  互相交换了个眼神,纷纷躬身行礼:“有劳娘娘了。”

  不久后,一份份待批阅的奏折送进御书房。

  执朱笔批阅之人,正是韶音。

  她并不独断,也不会不懂装懂,遇到难以决策之事会召臣子讨论。

  而她才思敏捷,从无私心,一切决断均从大局出发,顾及百姓利益,更加令大臣们信服。

  于是,在洛玄墨昏迷的半个月间,朝政丝毫不乱。

  甚至还有大臣脑中偶尔闪过“办公效率变高了”“差事变轻松了”的念头。

  但这颇有些大不敬,才一冒出便压下。

  “皇上怎么还不醒?!”

  眼看洛玄墨脸上的伤痕变轻,身上的伤势也在恢复,但是人一直没有醒来,太后捉了太医院院使问道。

  太医院院使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苦恼地道:“皇上脑中有淤血,淤血不散,一时醒不过来。”

  “淤血何时能散?”这话是韶音问的。

  太医院院使慌忙答道:“最迟三个月便能散!微臣等一直在为皇上施针,助皇上尽快散去淤血!”

  太后和韶音都满意了:“辛苦你们了。”

  为了祈祷皇上尽快醒来,韶音开了私库,连希儿的银钱都挪用了一些,并从父兄那里借了一些。

  她要宴请天下鳏寡孤独之人,并赐给生活贫困之人布匹、米面、肉食等。对于六十岁以上老人、八岁以下的孤儿,另有赠予。1

  以此为皇上祈福。

  此一举动,更加令天下人体会到皇后的仁德。

  一时间,赞颂声无数。

  第5章 皇后5 这话说起来就长了。

  三个月转眼即逝,皇上丝毫没有醒转的迹象。

  温暖明媚的秋日已过,时值寒冬,才下了一场薄雪,凛冽寒风刮面刺骨。

  韶音从外面而来,进入燃了银霜炭的殿内,顿感融融暖气扑来。将织锦镶毛斗篷取下交给一旁宫人,往里面寝殿行去。

  太后正在问太医情况。

  “这,这,微臣着实不知。”当值的是副判陈大人,他对上太后怀疑的目光,额头上的汗都冒出来了,“按照微臣等人的判断,皇上脑中淤血应当已经散开了。”

  “既然淤血散开了,人为什么不醒?”太后问得直接。

  陈大人答不上来,更是汗如雨下,他不得不抬起袖子在脸上擦了一把:“这,这……微臣等正在翻阅医书,寻找原因。”

  太后盯了他一会儿,见他实在答不上来,便看向一旁的韶音:“你来了。”

  “母后。”韶音这才行了一礼,目光往她身后的龙床看去,声音轻柔而爱恋:“我来看看皇上。”

  “唉。”太后忍不住叹息一声。

  如果不是她眼中掩也掩不住的爱意,她忍不住就怀疑皇上的摔下、昏迷不醒跟她有关了。

  但是每次见到韶音,那些疑心总会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