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0节(1 / 2)





  三少爷极心虚,缩在边角里紧张的直咽唾沫,他在户部和内务府两边吃回扣,虽说账面上做的还可以,但真要是上面严查,他那点小技俩也瞒不过去啊。

  赵秉安给堂兄续了杯茶水,平静他们的情绪。“苏次辅不让步,户部就会一直闹下去,查账不过是手段,现在拼的就是谁底子厚了。不过,二哥三哥不必担心,只要你们不主动掺和,我量其他人也没这个胆子敢对你们下手。”

  堂堂大理寺少卿之子,在这个档口,户部恐怕恨不得将两人供起来,哪个人疯魔了才会把主意打到他们头上,不怕赵二爷携私报复吗。

  赵秉宇(二少)有些不甘,风波与机遇共存,现在户部里空出不少高位,他原还想着运作一番,抢个肥差,但现在看十弟这郑重的脸色,恐怕这念想是得作罢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现在朝局中各股势力都在盯着户部那几个要职的划分,几大世家争得是头破血流,这时候进场就是白费力气,且再等等吧,接下来,好戏还多着呢。”

  何家只损了一批炮灰,大批精锐力量正蓄势待发,等到苏凌几派争累了,就是赵秉安下手的时候了。

  燕长品也已经入京,蒋燕联姻已定,现在刑部里头虽说还是穆尚书一家独大,可蒋正楷这么多年官场老油条也不是吃素的,早在永安侯府投效东宫之时,这位老爷子就暗地积攒了不少势力,这几年一直搜集着康王一党的罪证。

  穆家家大势大,背后的阴暗官司也多,尤其是穆家次子穆勒,简直色胆包天,身上不知背了几条人命,赵秉安正捉摸着要不要在年前就收拾了这个畜生,只当是给康王殿下的新年贺礼了。

  “十弟这意思,后面还会有反转?”这错综复杂的关系,已经让大少爷脑子里乱成浆糊了,哪还能层层剥茧,看透里面有什么玄机。

  二少爷、五少爷也都竖起了耳朵,他们这次因为抢得先机获益匪浅,要是还能知道接下来朝局的走向,那就高枕无忧了。

  “苏次辅历经三朝,手段深不可测,想让他老人家坐以待毙,肯定是不可能的。以我的猜测,接下来,朝堂上必会爆出另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来转移满朝文武的视线,毕竟户部只要撑过年关,这次危机也就算过去了。”

  赵秉安将手中所有的势力都撒了出去,一直盯着苏家的动向,可惜,到现在还没有什么可疑的地方。

  “怪不得,这些日子父亲让我谨言慎行,看好大理寺的门户,想来就是十弟说的这般缘故了。”五少爷恍然大悟,喃喃出声,却没发觉自己区区几句话已经让旁边的嫡兄黑了脸色。

  三少爷很想扶额,老五这个蠢货,什么话都不过脑子,他是不是日子过得太舒服了,想让嫡母来收拾了。

  “你一介六品寺正,能守什么门户,父亲不过是让你安分些,别出去惹事罢了。”

  三少爷最知道嫡兄的小心眼,一番火药味十足的话直接把老五呛得脸红,也让二少爷脸上多云转晴。暗地里狠给了老五一肘子,算是讨了一回人情。

  赵秉安与大少爷默默饮茶,对二房内的机锋不发一词。不过,五哥都快在大理寺待满一年了,怎么这城府心计还是那么的,不长进!

  一聊大半天,饭点早就过去了,几兄弟歇过气之后腹中空空,正打算各回各院,鼻头就嗅到一阵饭菜的香气。回文阁的奴仆抬来了小格几,四素四荤,热气腾腾,勾的人立时食欲大振。

  对比自家院里那位,在场的几兄弟都忍不住摇头叹息,“十弟真是好福气……”

  自家媳妇的好赵秉安自然是清楚的,含笑受了这夸奖,抬手就给几位兄长敬了一杯。

  正喝着呢,外面霹雳响了一声巨雷,随后电光闪闪,震得人心弦发慌。

  “钦天监没报过近日惊雷啊,我怎么觉得这兆头不妙呢。”

  “这有什么的,冬日里头多响动,哪年不得来几回。”三少爷觉得老五神神叨叨的,心眼从没长对地方。

  “也是,说来也奇怪,今年京都竟然片雪未落,看来明年北方又得大旱了。”

  “旱旱也好,江南那边的粮仓都已经堆满了,现在南边谷贱如土,朝廷税收都卖不完,哪还有余力收纳民间余粮,明年北套平原要是产出减半,正好消耗了那些陈米。再说了,陕北、河北的财政原就是小米筛子孔孔漏,得了朝廷的赈灾银说不定日子还能好过些。”户部掌着两京十三省的税收账簿,二少爷对黄河以北各个地方的财政不敢说如数家珍,几分大概还是有把握的。

  说话间又是几道惊雷打下来,窗外风声渐起。

  “瞧这架势,是要变天了?”

  “看来老天爷到底不舍得黎民受苦,年关之前送来一场瑞雪。”大少爷感受着门外的凉意,整个人都清爽舒服了很多,一转头却看见了十弟凝重的脸色。

  “秉安,怎么了,这场雪有什么蹊跷吗?”

  赵秉安推开窗子,看着天边滚滚黑云压境,心里不好的猜测越来越浓。

  “顺天府衙今年并没有规避雪灾,钦天监、水龙司之前一点口风都没有露,若是这场雪持续下大,恐怕京都又要掀起不小的风波……”

  “嗨,我还以为什么大事呢,秉安你啊,还是不知民间疾苦,京城四九门里每年冻死的人还少了吗,就算真成了灾,那也是顺天府尹的锅,和咱们府上有什么关联。”三少爷拎起酒壶又给自己倒了一杯,一点也没把这当回事。

  “老三你不懂就别胡咧咧,天灾这个东西可大可小,真运作好了,首辅都能拉下马。别忘了,光宗年间先帝都曾被逼下过罪己诏,现在朝局敏感,说不准苏次辅就会抓住这根救命稻草,狠狠折腾一把呢。”二少爷这大局观强的不是一星半点,条条直中要害。

  “可这雪不是刚下吗,说不准明早就停了呢?”跟缺心眼的人说话糟心,跟心眼活泛的人说话更难受,三少爷只觉得自己被衬了老五这样的呆货。

  赵秉安越过窗子伸手接过了冰凉的雪花,没有回头,轻声呢叹着,“但愿吧……”

  第176章 生造祥瑞

  好的不灵坏的灵,赵秉安现在的心情真是沉重的很, 京城已经连续七日飘雪, 北城贱籍民满之地已是遍地凉骨, 朝庭不忙着赈灾, 倒是急着推诿责任。

  顺天府尹是铁杆康王党,说话势大气粗,咬死这件事是钦天监失责在先,顺天府不过是补救不及之责。北城将成炼狱,这帮混账却只派了西郊驻军死守,许进不许出,表面说是大灾之后有大疫, 此举是防患于未然, 赵秉安却觉得这是有心人在把事闹大。

  每拖一日, 京城不知要枉死多少百姓!

  东宫已连上三封奏疏请求朝廷赈灾,可乾清宫也不知道出于什么考量,迟迟不颁谕旨,导致整个朝局现在愈发诡异。

  书房里, 赵秉安刚接到北城传出来的信息, 穆德丰那个庸才居然任由官府差役打杀平民,这是要逼出暴乱来啊。

  “轰……”雷声久不停歇,让人看不到一点放晴的希望,赵秉安捏紧手上的信纸,心里很是焦虑,乾封帝到底是怎么了, 为何不赈灾救民,他老人家不是一向最看重名声的吗。还有内阁里诸位阁老,为何对这件事不发一言,宫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实上,这场天灾发生的时机太致命了。在京都飘雪的第二日,沉都方向八百里加急送进宫一封密信,乾封帝自那日后便歇朝闭宫,不见百官,就连诸位皇子都不得见其君父,只有沈首辅被诏进了乾清宫,至今未出。

  “光宗皇帝的陵墓已经开始重修,陛下,放宽些心吧……”先帝登极二十多年,死了都不招老天爷待见,上百道雷火啊,那棺椁都被炸出来了,这动静怎么可能瞒得过去。沈一鸣在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就立即手书南直隶,远调渤河水军秘密入陆围陵,可沉都百姓又不是瞎子,皇陵里漫天火光,消息早就扩散到榆林了。

  这个时候再赶上京都暴发天灾,真是生怕民间不起波澜呐。沈首辅脑子很清楚,乾封帝把他困在皇宫大内,不是想向他垂问良策,而是寻一保底的替罪羊。

  皇陵被毁,京城雪灾,这两件事往大了说都是上苍震怒,示警于民,等到捂不住的时候,朝野必定哗然。按往常的路数,世家们就该逼迫圣上下罪己诏了。

  这些年乾封帝唯一从先帝那里继承的政治志向就是打压江南士族,先帝倚重孟家,待孟璋甚比亲子,恐怕里面也有不少这方面的缘故。而沈一鸣能荣登首辅之位,恐怕也在于他与沈氏宗族之间存在不睦,而且一手培植的湖湘党派与江南士族利益相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