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8章(1 / 2)





  靴子都试好之后,临青溪看到几个灾民似乎有话想要对她说,但又不知道如何开口,所以她直接先问了他们。

  “你们是不是有什么事情想要问我?”临青溪走到几人面前问道。

  “姑娘,别怪我们多事,实在是有些不理解姑娘为什么要开垦这样的荒地。如果是要种庄稼的话,没有水的荒地不是更好吗?”有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大着胆子问道。

  临青溪笑了笑,对他们说:“我开垦这样的荒地也是用来种庄稼的,而且你们都是从楚国南方过来的,因为听说过水稻是种在水里的吧?”

  “我家那边都种稻子,但水里种的不多。”

  “我家倒是种的多,可是每年都被淹死的稻苗有很多,一年的收成根本没多少。”

  “就是呀,水稻在水里太难种了。”

  ……

  几个灾民纷纷说道。

  “水稻在水里是不会淹死的,关键在于稻田的修整和水的高度,还有最重要的稻种的选择。我教你们种的这种水稻,就绝不会被淹死,而且八月种下,十一月收割,只要风调雨顺,一亩地的产量可是很高的。”临青溪颇为神秘地对着他们笑着说道。

  “姑娘,那能有多少?”有人好奇地问道。

  “至少一亩地是八百斤。”临青溪冲着几人笑嘻嘻地比划了一下“八”的数字。

  不只是是那些灾民,就是辛漠阳和临仁义、临远山他们也都吓到了,一亩地的稻米怎么会有那么高的产量?!

  ☆、第一百二十四章 修整稻田(下)

  在现代,一般水稻的亩产量都是千斤以上,最高的能达到一千五百斤左右。楚国常见的稻种虽然不是杂交水稻,但是这些稻种经过筛选之后,并不比现代的稻种质量差。

  所以,临青溪才敢断言如此。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她已经在秘园种出了不是用水稻田栽种的水稻,亩产量是七百斤左右,那么用现在这样最适宜种水稻的土壤,产量肯定会更高。

  “姑娘,你说的这是真得吗?”几个灾民不过是想要问出心中的疑惑,没想到会有这样意外的收获,天下怎么会有亩产八百斤的水稻?

  “当然是真的,不过要想达到这个目标,你们必须把这些稻田里的土先粗耕一遍,然后再细耕,最后盖平,让这些稻田里的土壤都变得松软起来。我已经让人打造了很多农具送过来,也可以帮助你们省不少力气。”临青溪说道。

  “姑娘,你就放心吧,这些地我们都会好好耕种的。”在场的灾民都高兴地表示道。

  “我相信你们。等到再过几个月收割的时候,你们就会更明白我说得是不是真的了。如果到时候你们想回家种水稻,现在就开始好好学习这些种水稻的经验,之后我会让人教你们如何育苗和插秧,这样就算你们回到老家之后,也不会饿肚子了。”

  只有让楚国的百姓真正看到水中种稻带来的实际收益,他们才能摒除以往种地的旧有观念和经验,重新接受这种种庄稼的新方法。

  “谢谢姑娘,谢谢姑娘!”灾民们又开始对临青溪道起谢来。

  就在这时候,卫玄带着很多人拉着干土和石砖回来了,临仁义和临远山他们帮助这些人一起卸土和石砖,然后又穿上雨靴到地里帮忙耕种稻田。

  见到临青溪过来,卫玄笑着走向她,这些天因为一直在丽水湾忙着耕田的事情,他和临青溪见面的机会并不多。

  “卫玄哥,快喝点水歇歇,这些天辛苦你了。”临青溪赶紧倒了一碗凉茶端到卫玄面前。

  卫玄接过之后喝了一碗,然后对她说道:“溪儿,你说的那些水牛,我已经让人快马赶到楚国南方去寻,今天有人传回来消息,水牛找到了,正在往云州运。”

  “真是太好了!”临青溪在南方而来的这些灾民口中得知他们那里有一种喜爱水的牛,于是就让卫玄帮她去找,这种水牛是最好的耕牛,种水稻没它们可不行。

  几天之后,卫玄说的水牛就被人用大马车给运了回来,适应了两天之后,这些水牛就被临青溪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在丽水湾,一部分送到了北山湾,让人把它们和铁犁套在一起,然后帮助耕种水稻田。

  有了水牛的帮助,耕地的速度明显增高了很多,再加上有趁手的农具和不惧水的雨靴,原本可能延长的耕地时间也缩短了不少。

  只是,临青溪也发现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随着夏季雨水季节的到来,丽水湾和北山湾下雨的时候多了很多,灾民吃住都出现了问题。

  这天,临青溪找到了临忠国,因为果酱和果酒前段时间一下子制作出了足够的存活,所以这段时间临忠国不是特别忙。

  “爹,前段时间不是有很多木匠跟着你制作酒桶吗?我想问问,那些人中,你觉得谁的手艺最好,我想找一些人帮我尽快造一些大的木板出来。”临青溪说道。

  “溪丫头,你要这么多木板干什么?那些人手艺都不错,最好的应该是丽水湾的丁家三父子。”临忠国正在帮忙熬制果酱,他停下手边的事情,走到了临青溪的面前。

  “我已经让人在镇上和府城买了一些现成的木板,但还是不够,想让木匠帮忙多打造一些,现在是雨水季节,我想要在丽水湾和北山湾盖一些活动板房。”临青溪想想了,草棚房子还是不行,活动板房不但能挡风遮雨,也能让那些灾民住的更好一点。

  “活动板房?溪丫头,你给爹说说清楚。”临忠国也来了兴致。

  “爹,活动办法就是用木板暂时搭成的房子,可以随意地拆卸,到时候新房子盖好之后,这些板房就可以拆掉,木板也是都能再用的。”临青溪说道。

  “找木匠的事情,交给我就行了,我让他们明天都来溪园找你。”临忠国说道。

  “那行,我在溪园等他们,工钱的话我按天给他们算。”

  “好!”

  很快,临忠国让人通知的那些木匠都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溪园,而且在听说了临青溪说得活动板房之后,他们也都跃跃欲试,还从来没有建过能随意拆卸的房子呢。

  几天后,一辆辆盛满大木板和竹子的马车朝着丽水湾和北山湾而去,此时,天上又开始飘起了毛毛细雨。

  木匠们到了地方之后,先把灾民把那些草棚子拆掉,并且把空地稍微用铁铲弄平整一些。

  因为临青溪事先没有告诉灾民要搭建活动板房的事情,所以弄得灾民有些措手不及,他们还以为临青溪是想赶他们离开呢。

  “这位大哥,你们……这是要干什么呀?”男人们和女人们都冒雨下地耕田了,只有老人和孩子守在草棚里。

  “老丈,你别误会,这是东家姑娘看你们可怜,说是这天总下雨,住草棚容易生病受凉,就让我们过来给你们用木板搭一些临时的木头房子,等到那边的房子盖好之后,这些木板房子也都很好地拆掉,也不浪费。老丈,正下雨,你先去旁边的草棚避避雨。”丁小如的父亲丁强生是这次活动板房的“工头儿”,自从跟着临忠国做完酒桶之后,他和两个儿子就一直留在临家村,帮忙做一些木工活。

  这下子留守的灾民就更激动了,能有个遮雨的草棚子就足够了,不过就是住两三个月,没想到临青溪还想着给他们盖木头房子住。

  “这点雨没关系,我帮你们把草都往旁边搂搂,姑娘说了,这草也是肥料,都能沤肥。”老丈笑着说道。

  “阿爷,我也来帮您!”几个灾民的小孩子也听到了丁强生和老者的对话,也都高兴地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