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穿到六零致富发家第33节(1 / 2)





  江景瑜对这点很不满,她是恰好遇见过一次,看到她对方就收手了,然后当做没事人一般走了。

  这样的事,就算在后世也不好管,但是现在这个时候的女人更缺乏反抗意识。

  顾向恒认真的听了,对这对年纪不大的姐弟生出了赞赏,受限于时代,很多想法局限于这个时代,越显得他们难能可贵。

  一路上三个人嘴巴没停过,对彼此的认知也发生了改变,都产生了惊喜感。

  说到后面,说话熟稔,俨然已经是朋友了。

  比之前食客和厨师的关系迈进了一大步。

  ——

  他们在火车站接人,顾向恒带了个牌子,写着上庄生产大队,站在出站口举着牌子,离开的人都能看见,知青也不例外。

  牛车不能开进来,在外面由江景腾看着,江景瑜站在顾向恒旁边,看着人群。

  等了一会儿,一伙人过来了,他们年纪都不大,脸上还有稚气。

  粗略数一数,有十几个。

  这当然不是都分到上庄村的。

  上庄村这回分到的只有三个,但他们是同一波分到易水县的。

  这一伙人有人眼尖,看到出站口有个牌子,写着上庄生产大队,指了指这里,“看那里,是上庄生产大队的,朱文你不就是被分去上庄生产大队的吗?”

  之后就有三个人率先向他们这边走来,其他人落后一步也跟着过来。

  顾向恒:“是分去上庄生产大队的知青吗,我是大队长。”

  一个少年应答:“是,我是朱文,这是郭雪莲,郑乐英,我们三个都是上庄生产大队的。”

  顾向恒点头,旁边就有人问:““我是被分去王家坳的,不知道王家坳是哪里?”

  “我是被分去细柳生产大队的。”

  “我是被分去牛山生产大队的……”

  顾向恒举了举手,示意大家听他说,“别的生产大队不要急,我刚刚进来的时候,看到有的生产大队在外面,你们都跟着我出去。”

  江景瑜在旁边看着,这些人年纪最大的不超过十八,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都有。

  初中毕业的才多少岁,最小的十五岁。

  对这些半大的小伙子小姑娘到来,有些生产大队是不欢迎的,因为虽然说是上山下乡辅助大家建设农村,但是这么大的孩子自己都还是个孩子,需要别人教。

  他们干活还是新手,速度慢,做不了多少活,一个疏忽大意,就把作物的苗苗给当成杂草给除掉了,让村民十分头疼。

  而且他们的口粮也是生产队出的,对于有些实在是出产不丰的生产大队来说,他们的到来就是分薄他们村自己村民的口粮。

  江景瑜打量着郑乐英,三人中年纪最小,看着有些面善,这个人就是她没有见过的表妹了。

  说来也是没有办法,涧城太远了,本身这个大姑姑就是军队的医疗兵,没那么多时间。

  在原主小时候,大姑姑带着大姑父和表哥回来过娘家,之后就再也没有来了。

  朱文三人不停的看着顾向恒,这就是生产大队的大队长吗?

  真的好年轻,不过年轻归年轻,看着是挺可靠的,而且郑乐英还在他身上发现了军人气息,这种气息她很熟悉。

  在郑乐英打量顾向恒的时候,江景瑜走到郑乐英身边跟她搭话。

  朱文和郭雪莲还以为这也是知青,结果一听才知道不是。

  江景瑜:“你就是小表妹啊,初次见面,我是江景瑜,你的行李很重吗,给我拿吧。”她上手接过一个比较有分量的包裹。

  其他两个人都愣了,看着郑乐英,居然在这里有亲戚?

  郑乐英呆了下,很快就回过神来:“表姐你好,我是,麻烦你了。”

  江景瑜笑着,尽情表现自己的友好:“你外公收到了你大哥的电报我们才知道的,然后就让我和你表哥在这里接你,一路上辛苦了。”

  郑乐英脸红了,她长得白,脸一红就很明显:“表姐……”她不知道该说什么。

  一伙人走到外面空地处,已经稀稀拉拉的来了其他生产队的人了。

  顾向恒看了一圈:“有的大队还没来,同志们先在这里等等。”

  看到顾向恒领着人出来,有的生产大队开始喊人:“王家坳生产大队的在哪里?过来这里,叫什么名字……”

  他们要对着名单核对。

  有人念到的,赶紧过去,没有的,就在原地站着,在这些年轻的脸上可以看到朝气蓬勃,也可以看到意气风发,还可以看到惊慌不定。

  有些人是顺循着口号下乡,有的是不得不下乡。

  这么多年这么多知青下乡,很多想尽各种办法都回不去,大家都知道。

  但却没有办法,只是有些人性子还是小孩子,知道了也不上心,不当回事儿。

  不把这些听说来的辛苦放在心里。

  郑乐英就是这样。

  看着这个场景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