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假千金回家种田了第78节(1 / 2)





  杜金花的心神已经飞远了,但做了几十年家务的手,却精准地擀着面皮,一丝儿错误都没有。

  她现在想什么呢?她想起了琳琅。从前过年这会儿,都是琳琅领着孩子们玩,玩一会儿,她怕她累着,就叫进屋里来坐着,给她冲红糖水喝,让她嗑瓜子。

  想起这些,那孩子笑吟吟的模样就印在脑海中,让杜金花心里一阵难受。也不知道她现在咋样了?在京城过得好不?

  那是她的家,应该过得不差吧?可是,想到宝丫儿回来那日,作威作福的王嬷嬷,杜金花就觉得侯府是个水潭,在那里可不好过日子。

  跟杜金花担心的不同,徐琳琅在侯府的日子过得不错。

  她是真千金,侯夫人肚子里爬出来的,又在乡下受了十几年的苦,侯夫人怜惜她,从不让人怠慢她。而她自己,也跟陈宝音的性子不同,她谦逊谨慎,伶俐圆滑,上上下下都处得极好。没人说她坏话,也没人给她使绊子。

  只不过,徐琳琅也想起了在陈家的日子。

  侯府哪儿都好,就是太无趣了些。在乡下,她往哪儿一站,都能听到有趣儿的事。在侯府,人人都端着,好像用一副美丽的壳子套住,言语讲究,行止讲究。

  可徐琳琅知道,没人真的讲究至此,背地里都会说人是非。但那是背地里,关上房门,和自己亲近的人说。徐琳琅呢?她半路归来的,没个亲近的人。小丫鬟们不敢在她面前放肆,大丫鬟是侯夫人拨过来的,更不会和她说什么。

  徐琳琅很寂寞。

  而在除夕这晚,她心中失望的无以复加。她和两个嫂嫂坐在侯夫人身边,听两个嫂嫂说着漂亮和气话儿,偶尔带根刺,但是不等这根刺扎到人就收回去了。过年么,讲究和气团圆,谁也不想触霉头,更不想在侯夫人面前惹事。

  她只能坐得规矩,面上挂着微笑,跟侯夫人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似的,完美得挑不出一丝毛病。

  遥远的陈家村,家家户户都热闹非凡。

  除夕夜,孩子们都不肯睡,揣着压岁钱守岁。实在扛不住了,才被大人们抱回被窝里。

  大人们扛得住,吃着瓜子,花生,唠着闲嗑,脸上充满对新的一年的期盼。

  “背错了!”陈二郎在教银来背《千字文》,他天天听金来背,也学会不少,“你的瓜子给我!”

  银来委屈的直扁嘴,但还是把剥好的一小撮瓜子仁喂到陈二郎嘴边。

  陈二郎张大嘴巴,啊呜一口,不仅吃掉了瓜子仁,还顺势咬了一口银来的手。咬得不痛,但银来心痛瓜子仁,“哇”的一声,扑到孙五娘怀里了。

  气得孙五娘踹他:“你干啥?过年呢!知不知道?你再惹孩子,小心我揍你!”

  陈二郎便嘿嘿笑,张大嘴巴:“银来,爹吐给你,来。”

  银来嫌弃地扭回头。

  孙五娘也被恶心的够呛,连连踹他:“滚蛋!”

  最终陈二郎亲自剥了好大一堆瓜子仁,喂了银来一半,剩下一半给金来和兰兰,才终于获释。

  陈宝音坐在一旁,手边堆着一小堆铜钱,在教兰兰和金来背《百家姓》。每背一页,她奖励两人一枚铜钱。

  压岁钱是早就给了的,但她想多给点。怎么给?奖励给,孩子们更高兴。

  第78章 见面

  大年初一, 大人孩子们都出去拜年。

  跟往年不同,从前小孩子们跑出去拜年,都是要磕头才能讨得红包,今年磕头已经不新鲜了, 大人们会说:“来, 背一段《千字文》听听。”

  在学堂读书的孩子们会背,没入学的孩子们, 从入学的孩子们那里学会几段, 也能背。

  到处都是朗朗背诵声,以及大人们的欢笑声, 还有孩童们放炮仗的声音。

  陈宝音穿着厚厚的棉袄,套着手筒, 跟着娘和嫂子们去拜年。给爷爷奶奶拜年, 给大伯、大伯母拜年,然后是村里近支的长辈们。

  陈宝音挨了许多夸,都说她好, 模样好, 心眼好,性子好,学问好。两个嫂子也挨了许多夸, 说她们今年长进了,出力气了, 没白出力, 越过越好了, 好样儿的。

  杜金花是没人夸的, 都为她高兴:“你把一家子拉扯起来了, 以后有你的好日子呢。”

  陈有福和两个儿子也去拜年, 男人们在一块儿就吹牛皮,陈有福平时木讷,这时也吹得没高没低的:“那是,我两个儿子能干,你知道我们家一天进项多少不?有——”

  话没说完,被陈二郎呼了一巴掌,高声道:“我们一天能赚十两银子!”

  这下没人看陈有福了,都笑着道:“你这也吹太过了。”

  “就是,做啥买卖,能一天挣十两?”

  “那一个月岂不是……三百两?”

  “一年能三千两嘞!”

  “赵财主家都没你家富裕。”

  “这么赚钱,你们咋还住着土胚房?”

  陈二郎似是急了,说道:“明年!明年我们一定住上青砖房!”

  大家就笑:“行,咱们等着。”

  顾亭远和顾舒容也在拜年。

  他们跟村里人大部分都熟悉了,先去拜访了村正,然后是比较照顾自家的几户人家。比如担心他们没菜吃,给他们送菜的。有事没事,帮着挑水的。

  村里的孩子们也来拜年,顾亭远都好好招待了,给他们发压岁钱,拿瓜子糖果吃。

  他给得不多,只有两文,但很讲究,都是用红纸包着,讨个喜庆。孩子们很喜欢他,还有人来了一趟又一趟。

  “不许去!”杜金花要求家里的孩子们,“听到了不?”